红利+量化, 1+1大于2?

  • 2025-07-31 22:02:54
  • 857

最近的A股,你要说它不强,这是拿旧眼光看人。

可你要说基民投资体验极好,怕也不是实话。

说到底,A股是一个波动极大的市场,近期走的又是结构性行情。对于普通基民来说,想要把市场的上涨转化成真金白银的收益,其实并不容易。

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放平心态、忽略短期走势。优中选优,找到真正能超越牛熊的标的。

比如红利策略,这两年收益惊人。

相比于A股的整体贝塔,不论是过去3年5年还是10年,红利策略存在明显超额,波动还小。

比如量化策略。公募基金里做量化有名的国金基金,近1年权益产品全市场第11,近2年第5,近3年第3,近5年第2 。

那么,如果国金基金和红利策略相结合,会不会出现1+1>2的情况呢?

1

红利策略,大概是近几年最强的宽基策略了。

近十年中证红利大幅跑赢沪深300,尤其从2021年开始,跑赢幅度越来越大。

近5年,中证红利跑赢沪深300约37%,这还没算中证红利远远高于沪深300的分红数字。

蓝线:中证红利 红线:沪深300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 ,能持续做到高分红,意味着公司的盈利模式稳定,有一定护城河。

在经济弱复苏的环境里,哪怕是上市公司 ,能够稳定赚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 ,在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调的当下,大量的资金迫切需要去寻找一个有一定收益且相对稳定的替代品。

红利的稳定性虽然无法与国债相比,但长期收益则犹有过之。这两者之间,确实长期存在着弱竞争关系。

而随着中证红利的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剪刀差不断拉大,中证红利也被越来越多的资金推上了市场C位。

最后,从“国九条”开始,上头就不断在推动险资入市。而由于会计准则的切换,险资如果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那么每年股息就可以直接作为收益计算。

这样的结果,就是当险资增配红利产品时,业绩波动会更平滑,收益也会更稳定。

那红利赛道,又会是险资的第一选择。

于是,红利策略登上市场C位,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红利在过去并不属于市场主流赛道。

公募基金几乎从未在红利策略上卷阿尔法。

难道,投红利,就只能接受红利的贝塔,而无法追求超额收益了吗?

更何况,红利的贝塔虽好,但红利策略内部,区分度也是很大的。

比如,在红利内部,最常见的策略,就有经典红利、红利质量、红利反转、红利低波。

以红利质量和红利低波为例,红利低波上涨23.6%,而红利质量却下跌了9.25%

红线:红利低波 蓝线:中证红利 黄线:红利质量

同样是红利概念,收益差距竟然能超过30%。

如果选错了,红利策略的贝塔,也未必就能让人满意。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注意到了红利的重要性。更有一些历史业绩极出色的团队,准备用量化的方式在红利上卷出超额。

但,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

毕竟,这个市场上能把量化做明白的基金公司,屈指可数。

2

我认为,判断一个基金公司能否通过量化工具给红利策略赋能,有三个标准 :

第一 ,这家公司历史上有不止一只成功的量化基金。

毕竟,各家基金公司的量化策略都是黑盒 ,只有业绩才是最好的支撑。

第二 ,这家公司量化策略能覆盖不同市值、不同风格的基金。

公募市场上,业绩出众量化基金不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围绕微盘股概念做超额。

如果没有在各类不同风格的基金上获得成功,我怎么能确定你的策略离开了微盘股依然有效?

第三,这家公司的量化团队要搭建得够久,体系足够成熟。

毕竟,A股风格轮动剧烈。量化基金想要能持续做出超额,就必须有持续迭代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没有一个足够成熟的团队做支撑,是不可能拥有的。

这三条标准很苛刻,但要对真金白银负责,实在没法放松。

好在,国金量化团队,能够完美符合。

我们拿上面三条苛刻的标准来考核国金量化团队。

先看第一条,也就是公司历史上有不止一支成功的量化基金。

我整理了国金旗下所有的量化基金。

很明显,国金旗下所有的量化基金,相对于自己的业绩比较基准,全部获得超额收益。

而在收益上,除了沪深300指增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外,其余所有量化基金,近一年、近3年、成立以来的收益,全部为正。

其中国金量化多因子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高达143%,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累计超额高达102%。

这个业绩大概是什么概念呢?

我挑出国金基金里更能体现量化团队投研能力的量化主动基金,按照国泰海通证券的基金分类,整理出了这些基金在同类可比基金里的业绩排名:

注意啊,这可不是只和其他量化基金比,是和全市场所有同类基金比。

很明显,国金量化团队的业绩,整体非常优异。

所以,有多支业绩出色的量化基金这一标准,国金量化团队完全符合。

再看第二条标准 ,量化团队能够覆盖不同风格、不同市值的基金。

这一条,国金量化团队也符合。

不论是指数增强还是主动权益,不论是大市值还是小市值,国金量化团队的策略都可以覆盖。

这让我好奇,国金量化团队是怎么做到每一只量化基金都有超额收益,每一类量化基金都能做到策略覆盖的?

答案,其实也就是上面说的第三条标准量化团队要搭建得够久,体系足够成熟。

国金量化团队搭建已超10年,最早,是专门做专户的。专户的产品,也以绝对收益为导向。

在超过8年的时间里,形成了稳定有效的量化策略。

比如,牛马们读不过来的海量研报,它能读下来,并结合市场整合出有效因子 。

比如,市场出现异动时,牛马们可能正在泡咖啡。而它就能抓到这些易被忽略的机会,并将其转为收益。

比如,任何投资者的心中对市场都难免有主观成见,别说基金经理与研究员了,就是巴菲特也无法例外。但量化模型却可以用绝对客观的数据,对个股行业、市场风格进行多维度分析,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而这样的量化模型,就是国金量化团队长期优异收益的根本保障。

我认为,以国金量化团队多品类覆盖的能力以及成熟稳定的团队构建,其量化能力,是非常有希望在红利策略上,做出超额阿尔法的。

国金量化团队的新产品,国金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就是一只这样的基金。

这只基金由国金量化多因子的基金经理马芳管理,基金比较基准,是80%的中证红利+15%的中债综合指数+5%的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以A股红利为主,兼顾债市与港股。

如果看好红利,并且还希望基金在基于红利贝塔的基础上还能有更多阿尔法的基民,国金红利量化选股混合(A:024385、C:024386),就非常值得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