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世代把“人车合一”的玄学做成科学
- 2025-07-09 21:54:30
- 973
7月8日,宝马集团宣布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并且将其首搭在新世代车型上。在智能驾驶技术激烈角逐的当下,很多厂家以加芯片、堆算力彰显智能化,但事实上却是智舱、智驾与操控之间存在割裂。
此次宝马所推出的新世代车型,将智舱、智驾与操控融为一体,或许对于外界而言只是一次行业的“热闹”事件,但对于真正懂驾驶追求驾趣的人而言,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次智能时代分水岭。宝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与宝马所贯彻的驾趣理念密切相关。宝马始终认为驾驶的本质是人与车的动态互动,智能技术不应是孤立的功能。为此宝马依托全球近3000万车主数据积淀、赛事级技术传承及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超级大脑”。将“人车合一”的理念具象化,宝马新世代车型以突破性的整体性智能驾驶方案实现破局。
对于外界而言,围绕宝马新世代车型还存在一系列的疑问。在算力颠覆下的电子电气架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将动力、车身、控制分开,而宝马却做到了既独立又融合?其背后支撑这一整体性方案的技术逻辑与数据积淀又是什么?而这种以“科技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创新,为何能成为定义智能驾驶乐趣的新标杆?
01
宝马新世代让智驾、智舱与操控三合一
在当下汽车行业,智能驾驶已然成为竞争的核心战场。车企们纷纷在技术路线、用户体验以及商业化落地等多个维度全力角逐,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与布局。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竞争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智驾辅助与智舱交互、车辆操控严重割裂。用户从人工驾驶切换到智驾辅助状态,或者从智驾辅助再切回人工驾驶,方向盘与踏板的反馈会出现明显变化,如同操作两辆不同的车。驾驶者与车辆之间原本紧密的“对话感”缺失,科技体验与驾驶的本质背道而驰。有些智能汽车用户甚至表示这种不协同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智能汽车的整体体验。
有槽点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机会,宝马集团所推出的BMW新世代车型正是基于这种环境下,首次对外完整呈现一套聚焦“智能交互、精准操控与驾驶辅助系统深度协同”的整体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所谓的驾趣深度协同,并不是侧重一种领域的极端表现,比如驾趣不是直线加速,不是零百加速,不是能跑多快跑多快,而是弯道的控制等系统化的驾控乐趣,操控大脑是轮与轮之间的动力分配等体系化的技术,操控自如是核心。
可以说,宝马在智能时代传递的不是什么速度玄学,而是对性能和操控阅读力后的科学。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随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与车的互动、操控的默契感与驾驶的参与感这种驾驶本质,依然是宝马研发理念的核心,宝马希望将“人车合一”提升至新的高度。
02
全球3000万车主数据+四台“超级大脑” 让宝马更驾趣
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宝马为何能脱颖而出,成功打破智驾与智舱、车辆操控之间的割裂局面,实现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这背后与宝马有着深厚的数据支撑与独特的技术研发理念密切相关。
据宝马透露,宝马先后对全球近3000万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进行了长期且深入的分析,其中涵盖了超700万中国车主的场景反馈与使用偏好。这些海量数据为宝马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宝马精准洞察到用户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需求与习惯,无论是城市道路的频繁启停,还是高速行驶时的驾驶偏好,亦或是复杂路况下对车辆操控的期望,都被纳入到技术研发的考量范畴。
其中基于对中国车主在拥堵路况下驾驶数据的分析,宝马优化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低速跟车时的响应速度与车距控制,使其更加贴合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为驾驶者带来更舒适、更安心的体验。
除了庞大的驾驶数据外,宝马在赛事领域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同样功不可没。宝马长期活跃于各类汽车赛事,如纽北耐力赛、勒芒耐力赛等顶级赛事。在这些赛事中,车辆面临着极端的驾驶条件与性能考验,宝马的工程师们不断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底盘调校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这些在赛事中积累的极限控制与调校数据,以及对车辆性能极致追求的理念,被巧妙地融入到民用车型的研发中。
宝马新世代车型所搭载的整体性智能驾驶方案,基于宝马集团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如同车辆的“智慧中枢”,通过四台高性能计算单元,也就是四台“超级大脑”分区负责车辆核心功能,其中“驾控超级大脑”与“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尤为关键。
“驾控超级大脑”(HeartofJoy)完全由宝马自主开发,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其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了10倍。车辆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驾驶者的操作意图做出精准响应,无论是加速、制动还是转向,都能让驾驶者感受到流畅且自然的操控体验。
“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则致力于覆盖全场景智驾辅助功能,它将此前分散在四个控制单元的功能整合至单一高性能计算单元,算力较前代提升20倍。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介入时,经过强大的算力分析,可实现车辆精准地“看得清、判得准”,从而做到“控得准,行得稳”。
03
宝马以科技实用主义定义驾驶本质
从上世纪60年前的新世代车型推出直至现代,宝马一直在向外透露一个核心,那就是宝马的科技实用主义。
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所言:“在智能时代,宝马坚信:车要懂人,而不是秀科技。”这种理念在宝马新世代车型中具象化为对“人车合一”的极致追求,超感智能座舱的“视觉锥”设计便是典型例证。该设计理念以驾驶员为中心重构人机交互逻辑,从驾驶员视线出发,形成一个自然的视觉锥体,宝马将所有关键信息布局在视觉锥上,这既减少了驾驶分心风险,又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
此外被宝马称为“BMW全景iDrive超级大脑”,运行着宝马最新的iDrive智能系统,能够呈现行业首创的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甚至还能用AI智能交互实现精准的语音、手势控制。堪称是宝马科技实用主义最经典的体现。
宝马能构建如此贴合驾驶需求的科技方案,根源在于其豪华理念的核心是“人性化实用主义”。在人人谈智能,却将车辆从过去的有意思变得如今的乏趣,这是因为过去汽车要和人融为一体,而现在却实现人彻底和车分开。但宝马早在2016年,宝马便提出“悦驾”(BOOST)与“悦享”(EASE)的整体性概念,通过极致操控带来驾驶激情,又要借助智能辅助减轻驾驶负担,两者协同而非对立。
需注意的是,宝马很早就开始贯彻体现悦驾悦享理念的相关举措。须知宝马的起家史就在于发动机,其动力操控可以实现人车合一。其中新世代车型概念就是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的德国,让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发展,让每一米都实现人类可控,不让速度变成失控。从宝马3系、涡轮增压,再到和采埃孚的合作,纽北赛道亮相,以及诞生M系,最终到今天形成的宝马悦驾概念。
宝马悦享则是有着天然的悦己性,因为从每一个重量的减轻到宝马自身的整个智能的四个大脑发展,可以明显看出,宝马的大脑不是让机器代替人类,而是要服务于人类。宝马的四个大脑就是在用户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再来解决问题。在用户驾驭不了的时候,帮助用户驾驭。
在电动车时代,多数品牌聚焦智能软硬件,却忽视工程制造开发与智能匹配,导致车辆“手脚跟不上脑子”;而宝马秉持“宁减一斤不加一匹”的理念,将轻量化综合体系把控视为驾控核心,不盲目堆砌芯片数据、延长续航却回避车重问题,其智驾从不脱离汽车本身空谈操控与加速度,而是确保操控适配纽北赛道且所有车型在该赛道安全行驶,这从1970-1973年四连冠、1994-1998年五连冠,以及今年6月宝马M4 GT3 EVO赛车斩获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冠军等成绩中,可得到有力印证。
如今,新世代车型将这一理念推向新高度:智能交互、操控与驾驶辅助系统无缝协同,即使智驾辅助介入,车辆仍通过底盘动态反馈路况,保持驾驶者与车辆的“对话感”;“驾控超级大脑”与“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的毫秒级响应,让系统切换如“本能反应”般自然。这种设计确保“自驾时激情不改、智驾时轻松愉悦”,让科技成为驾驶乐趣的“催化剂”,而非替代驾驶员的“旁观者”。
宝马致力于让每位消费者都能真切体验到纽北赛道级的驾控质感,而非仅将纽北作为宣传噱头。因此,宝马的智能驾驶绝非停留在概念层面或面向资本的空谈,而是切实让用户获得真实可感的体验,通过让智能软硬件与工程软硬件精准适配,让汽车的未来智能化成为真正解决时代发展新问题的“智能加工厂”。毕竟,字典里的“科技”从来不止于互联网,更是针对每个时代的新挑战给出的解决方案。
- 上一篇:山东生物
- 下一篇:日本居民凌晨点排队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