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赢智能深耕机器人『关节』新赛道

  • 2025-09-13 04:12:16
  • 930

对接不到1个月,与颍东区签订合作协议;落户3个月,正式投产;9个月后,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敲开市场大门;公司落地首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在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的当下,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凭借对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的研发,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普赢智能生产车间,看到5大组1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高高竖起的机械臂在空中完成毫米级精准操作。经过检验、清洗、装配等多道工序,一件件减速器成品陆续下线,将被发往国内多地乃至澳大利亚、印度等海外市场。

作为宁波普赢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普赢智能自成立之初便明确聚焦“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这一赛道。依托母公司技术积累,企业快速构建起涵盖150种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的产品矩阵,从基础传动件到定制化组件,全方位适配各类机器人需求。

“订单供不应求,合作的客户超过百家。仅谐波减速器一项,预计今年就能生产30万台,带动产值突破1亿元。”站在生产线旁,车间主任王晨昇底气十足地说。

然而,普赢智能并未满足于谐波减速器领域的成功,很快将目光投向了技术壁垒更高、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行星滚柱丝杠。该部件虽小,却是人形机器人“活动自如”的关键,直接决定关节的灵活性、精度与负载能力。

“在宁波做谐波减速器时,我们已经具备显著优势,但要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期抢占先机,必须不断自主创新,攻克核心‘卡脖子’技术。”公司负责人彭怀清的话,道出了企业突破创新的初衷。

“没有成熟可靠的标准可参考,也没有任何借鉴,什么都靠自己琢磨。”公司技术总监胡献成介绍,为突破这一技术,研发团队用一年半时间反复打磨设计方案、优化生产工艺,从材料选择到加工精度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无数次试验。

最终,企业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达到行业领先的C3精度标准,将单件生产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内,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让国产人形机器人拥有了更高的性价比优势。

今年6月,这款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通过了各项严苛的性能测试,并与广东一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公司已具备量产能力,下一步将逐步进军国内外市场。

支撑技术快速突破的,是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去年普赢智能研发投入达1500万元,今年计划提升至3000万元,重点用于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建设与设备升级。在彭怀清看来,研发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战略布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精度和产能,既能实现企业利润的大幅提升,更能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降本提速,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