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0万元的年轻人为什么买30万元的车?
- 2025-07-20 23:52:20
- 818
撰文 / 路 行
设计 / 柴文静
编者按:
6月14日,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的第二天,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发表题目为《汽车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的演讲。
他表示,从分价位段需求趋势来看,汽车消费目前呈现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型特征:2023年之前持续升级,2024年开始汽车均价呈下降趋势。2023年前升级的原因是换购需求增多和90后成为购车主力,新生代消费者影响力正在快速扩大。2024年后均价持续下降的原因是由于2023—2025年汽车连续大幅度降价,以及按车给予消费者的购车补贴政策相对更利好低价车型。
“2023—2025年连续大幅度降价,产品大体相同情况下,谁降价的幅度大,谁赢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从降价次序看,基本上每年的降价都是电动车先降,油车被动跟进降。今年年初降价幅度有所缓解,但最近电动车又开始降价了,5月下旬头部企业的降价行为引起各方关注。目前业界对过度降价诟病较多,我觉得如果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了成本下降而降价,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说是通过过度压低供应链采购价格,来降低成本而降价,则另当别论。”徐长明在演讲中说道。
同时他在演讲中也指出,消费者买车关注度高的还是车的本质属性,舒适、操控、安全、外观、质量等,各个价位段的关注度排序有所差异,10万元以下购车用户核心关注是价格、使用费用;10-20万元购车用户需求较为均衡,对车的外观、空间、配置等都很在意;20万以上购车用户对车有升级需求,因此更在意品牌,同时也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科技功能和配置。同价位内,电车比油车用户更关注智能化和使用费用,而油车比电车用户更关注安全、质量。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刚才我跟贾校长在说“决断”是什么意思。“决”是决策的意思,“断”是执行的意思,我今天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去理解未来怎么“决”和“断”。我讲的内容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分价位段的需求趋势,第二个是消费者购车的关注点。现在确实车上的东西太多了,消费者到底关注哪些方面?我们每年大概做十几万样本的调研,从这里边提炼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
01
分价位段的需求趋势
我们先看看分价位段的需求趋势。从过去的时间来看,明显呈现两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023年之前,我们国家汽车的消费在持续地升级,2024年以来,出现了车均价的连续下降。
这张图是从2018年开始的数据,我们看右边这个图,顶端是30万元以上的车型在总销量里的占比,第二个价位段是20-30万元,第三个价位段是15-20万元。这个图很直观,2022年之前,30万元以上、20-30万元、15-20万元车型所占比例明显在提高。
左边这个图是销量,也能看到在快速增长。比如说30万元以上的车,2018年是161万辆,到了2023年已经到了337万辆,翻了一倍还要多一点。20-30万元的车,2019年相对低一点,252万辆,到了2023年达到384万辆,去年到了409万辆。高价位车的销量一直在涨,占比也在提高。在2023年之前,汽车市场没有出现消费降级,但是在2024年之后这个变化就比较明显了。
大家看2024年30万元以上车型的占比,从上一年的15.1%降到了11.4%,降了将近4个百分点,到今年前5个月,又进一步降到10.8%,同时,15-20万元的车型销量占比也在下降。
而10万元以下的车型,其占比2023年之前一直在下降,从2018年的35.9%,到了2023年18.1%,2024年回涨到22%,今年前5个月进一步涨到27.2%。这两个阶段变化比较明显。从销量来讲,10万元以下的车在2018年销售792万辆,到2023年下降到最低点,到了405万辆,降了一半。2024年又回涨起来了,到了506万辆,这是一个新变化。
这里面还有一个点,2023年的销量结构和2022年相比较,实际上也在升级,但只是一点点,15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增长并不明显,跟2023年、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10万-15万元的也差不多,所以2023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点。
从速度来讲,深红色这根线代表30万元以上的车,它的销量前几年的时候基本在高速增长,去年和今年,30万元以上变成负增长,而且程度很深,反而是10万元以下的车今年前5个月增长了51%。
从汽车均价角度来讲,这是国产乘用车的均价,包括自主与合资车型。2018年均价是15万元,2019年是15.4万元,2020年是15.8万元,2021年是16.6万元,2022年是17.6万元,这几年都涨得比较快,2023年涨了一点点,到17.8万元。
去年的均价降到了16.9万元,今年前5个月的均价降到16.1万元。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全年均价肯定要回到16万元之内。因为最近又在降价,5月31号之后降得比较明显。
还有另外一个指标,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汽车零售额的增速。大家看,从2017年一直到2023年,都是红线在上面,蓝线在下面。红线是代表汽车的零售额增速,蓝色代表的是销量增速。
红线在上面,说明销售收入增长高于销量增长,是消费的升级。但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2024年零售额下降了0.5%,虽然销量增长7.8%。今年前5个月,零售量增长4.2%,零售额又是-0.5%。
大家可能很关心原因是什么,为什么2023年之前,它一直是升级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把汽车的购买分成三种形态,换购、增购和首购,我们国家换购的比例在逐步提高。2023年100个买车的消费者中有大概40个人属于换购,还有十几个人属于增购。首购的人比例已经下降到45.9%,而换购、首购和增购,三个需求买车的价位是不一样的。
换购和增购,买车的价位相对较高,15万元以上的车型在增购人群和换购人群里占比非常高,15万元以上的车型中大概能占到约70%。在全社会里,首购的人群消费价位偏低一点。
第二个原因是90后已经成为购车主力,00后很快进入舞台,新生代消费者影响力快速扩大。这是一个实际的数据,到2021年,00后占比少一点,90年代的大概占26.4%,但是再往后,比例就会越来越高。
95后人群,跟60、70后人群有什么不一样?一个人消费的行为、观念,是由成长的环境和背景决定的。95后人群的成长有两大背景,一个是物资富裕,一个是技术爆炸。我们2000年的时候,全国的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城市里面更高,可能在2000美元,他的成长环境就比较好,家庭比较富裕,他就敢于消费,另外就是技术的爆炸。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95后高价位车消费能力比较强,他们购买的价位跟他的收入,从目前来看不是这么匹配了。60、70,甚至80年代,他的买车价格和收入是强挂钩的,但是95后人群,不少年收入10多万元的人买车价位在20-30万元,为什么?就是有人资助。有的是父母资助,有的是父母的父母还资助,他的购车价位就比较高。60、70年代购车函数是收入减掉储蓄才是购车的价格。95后的消费函数是自己的收入+父母的收入,有的时候加上父母的父母,再加贷款。我们做焦点小组访谈,问95后怎么会挣10万块钱,买30万块钱的车?他就说父母资助十几万元,再贷款十几万元,用月供去还贷款,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所以95后的比例提高之后,平均购车价格就在提高。
这是我们最新的一个调查数据。到2023年,95后买车人群由父母、亲戚资助的占比达到48.3%,并且年年在提高。而其他几个年代的人,比如80年代买车,有人资助的比例只有8.5%,85年代是9.4%,90年代的人是18.5%,95年的人48.5%,这是明显的一样,这两个因素使汽车消费出现了升级。
最近这两年,2024年以来,那两个因素还照样存在,但是为什么就降了?因为下面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度超过了刚才这两个。
第一个就是降价幅度过大。2023-2025年连续大幅降价,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比亚迪秦这款车,2022年的时候13.4万元,2023年11.6万元,到去年平均价格是8.6万元,今年前5个月均价到了7.5万元,基本上3年不到的时间一款车降了6万元。第二就是特斯拉,特斯拉也在降,但是幅度没有这么大,2年多的时间,它降了4万元左右,从27.3万元降到23.5万元。问界M7原来32.9万元,现在降到了27.4万元,也在降。
各家车企都在降价,但降的绝对幅度、百分比都不一样。这影响力是比较大的,新能源车降价幅度太大,导致油车也跟着在降价。如迈腾、RAV4、CR-V等知名产品也都在降价,但是降价的幅度没有这么大。
2023—2025年连续大幅度降价,产品大体相同情况下,谁降价的幅度大,谁赢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从降价次序看,基本上每年的降价都是电动车先降,油车被动跟进降。
这是两根价格曲线图指数。红的是新能源车价格指数,蓝的是燃油车价格指数,大家看在2023年开始的时候是新能源车先降,降到一定程度,油车也跟着降,到年底,两个降价幅度差不多。2024年又是新能源车先降,降到6、7月份,油车跟着又降,到年底降价指数也拉近。
今年年初降价幅度有所缓解,但最近电动车又开始降价了,5月下旬头部企业的降价行为引起各方关注。
目前业界对过度降价诟病较多,我觉得如果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了成本下降而降价,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说是通过过度压低供应链采购价格,来降低成本而降价,则另当别论。
第二个是消费者购车直接补贴,这个政策是去年7月24日加大力度的,效果非常明显。光后面这5个月报废带来91万辆的增长,更新政策、置换政策是9月份差不多全国才到位,4个月时间拉动100万辆消费,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而这次补贴政策跟以往不一样,以前是按车价给车购置税减半,有过几次了。这次的政策是按车给补贴,力度更大。报废旧车,买新能源补2万元;报废旧车,买油车补1.5万元,这一定是对低价车效果更好,特别给7、8万元的电动车销量带来极大增长。你报废一辆车补贴2万元,一共才8万元的车,剩6万元,厂家再降一点,5万多块钱就可以买一辆自己比较心仪的车型。
总的来讲,到目前为止的政策对低价车型更有利。这两个政策,比刚才我讲的换购和95后人群带来消费升级的动力要大,现在出现了消费价格的下移。
这是乘用车分价位段季度销量结构,跟政策拉动带来的效果相匹配。大家看,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15万元以上车型所占比例开始变小。这是批发数据,实际终端销售数据中,2023年一季度低价位车比例就提高了,高价位车比例在下降,这次大幅度降价,对消费升级起到了抑制作用,而且比较明显。
第二次就是2024年的换车补贴,又加大了一轮力度。今年4月份和5月份,30万元以上的车占11%,最高峰到过16.8%,已经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
从年度走势来看,1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销量,2022年增长41%,2023年只增长了2%,去年增长了56%。今年前5个月,10万元以下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4%,就是越低价位的电动车,现在销售的形势越好。
这是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方面,关于价格的变化。
02
消费者购车关注点
第二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消费者购车的关注点。我们如果有做产品、设计开发的要特别关注一下这块,这里跟大家分享三个信息。
第一个就是消费者买车关注度高的还是车本质的属性,就是舒适、操控、安全、外观、质量等,就是橙色的部分。舒适性是49.3%的人在关注,下面这些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大。现在非常热门的智能座舱,还有辅助驾驶,有13.4%的关注,比例在提高。原来大概在9%左右。信息娱乐功能关注的比例只有4.8%。大家一定要关注这个特点,车上的功能并不是越上得多越好。
(2)各个价位段的人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购买10万元以下车型的用户关注最核心的两个点是价格和使用费用,因为主要把车当代步工具。这是我们焦点小组和深访几个用户说的原话,比如说在洛阳一个开海鸥的用户,“主要是上下班代步用的,电车省钱,比亚迪新能源的价格相当低,不管从品牌还是车型选择,小巧的日常代步工具,都很方便”,这是他说的。第二个是重庆的一个缤果客户,他说“我买这个车(原因)很简单,上下班就够了”,这是这个价位购车群体大概的想法。
10-20万元的购车用户需求就比较均衡,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能太差,既关注外观,又关注空间,又关注配置,什么都在意,因为绝大部分是家里的唯一一辆用车,上面列了他们的一些说法,具体的我就不念了。大家看,他们关注方方面面。
20万元以上的客户对车有升级需求,因此对品牌更在意,同时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科技功能和配置。比如这是北京的一个MEGA用户,“之前身边就不少朋友买过理想L7、L8、L9,反馈都不错,有冰箱、彩电,舒适性也特别好,颜值、做工都是一流的。理想是我心目中最前沿的科技公司,只是之前没有纯电产品,MEGA出现以后就产生换购的想法”。他说“对智能的功能特别在意,无论是高速领航还是城市领航都很需要,特别喜欢座椅按摩,车机系统反应也很快”。
下面是蔚来ET7的用户,他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蔚来的品牌调性,因为它自称是中国的豪华品牌,对标BBA,体验下来在服务方面比其他这些品牌要好”,这是他的一个说法。还有问界M9,大家对高端车的相关属性就比较在意了。
这三个车型,我们对比了一下。10万以下用户更关注省钱、实惠,10-20万用户“既要、又要”,他们对车的各方面要求较为均衡,20万以上用户对品牌重视度明显提升,且对科技智能化有更高要求。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后一个小点跟大家分享,同价位内,电车用户比油车用户更关注智能化和使用费用,而油车用户比电车用户更关注安全和质量,10万元以下、10万元到20万元、20万元以下三个价位段都是一样的。10万元以下车型的油车用户中有39%的人关注安全性,而电车用户这一比例为31.1%,油车用户比电车用户关注安全性方面的比例高近8%。
同时,油车用户比电车用户更关注质量。10万元以下车型的用户有41.7%的人关注质量,电车用户这一比例为35.1%,10万—20万元车型的油车用户中关注质量的有42%,电车用户是32.9%,20万元以上车型的油车用户中有39.5%的人关注质量,电车用户有30.1%。相比较而言,油车客户对安全性和质量更关注,或者说更关注这些的人还在买油车。
电车用户比油车用户更关注两个地方,一个是使用费用,10万元以下车型的用户中有22.8%的人关注费用,油车用户有16.8%。还有就是电车用户比油车用户更关注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中电车用户关注比例虽然高一点,但是不到10%,10万元到20万元价格区间内关注智能座舱、车联网的电车用户有15.7%,油车是8%左右。价格越往上走关注度越高,购买价格在20万元以上车型的电车用户对智能座舱、车联网关注的比例达到30.6%,而油车用户只有11.9%。辅助驾驶这个功能也是类似的情况,随着价位的提高对这些功能关注度就明显提高了。
消费者最希望智能化方面提供的是什么呢?是安全,是舒适,是方便。比如说智能大灯,用户说更关注前面有遮挡的时候我还能看得更宽一点,或者是我还能提醒后面的人你别离我太近,离我太近的时候我可以用尾灯提醒你一下,大家对安全性关注度最高的。
第二,希望智能化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舒适性。我们做访谈,用户说悬挂最好是能随着路面的变化自主调整舒适度。还有比如说便利性,比如循迹倒车,一个狭窄胡同你把车开进去之后,大家希望汽车自主能够倒回去,循着原来的路线往回走。因为有很多新手,特别窄的时候只能后面一个人看着,一点一点往后倒,很不方便。
我们说智能化的配置也不是越多越好,最好是能够带来便利,这个很重要。安全、舒适、便利,这是用户最关心的几个方面。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一个是分价位段需求趋势,跟目前内卷有点关系;第二,消费者买车关注是哪些方面,不同价位有什么差别,电车油车有什么差别,我们有很多这方面调研。
谢谢大家!
- 上一篇:男童蘑菇中毒去世前说爸爸别担心我
- 下一篇:女团韩国初舞台